陈情表教案免费
发布时间:2024-10-29 15:24:19来源: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 “表” 这一文体的特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 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习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李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感受其至孝之情,培养学生关爱长辈、孝顺父母的良好品德。
- 理解李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艰难处境和忠诚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如 “险衅”“闵凶”“见背”“除臣洗马”“猥以微贱”“陨首” 等实词,“以”“于”“之” 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把握作者陈情的思路和情感变化,体会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表达技巧。
- 背诵课文,加深对文言文语言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 教学难点
- 理解李密在忠孝之间的艰难抉择,以及他如何在文中委婉而又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请求。
- 感受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体会其在表达情感和增强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李密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文章的理解。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视频短片(如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重要性?当你面临困难或需要做出重要抉择时,家人对你意味着什么?
- 引出课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祖母的拳拳深情和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这就是李密的《陈情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千古佳作,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亲情力量。
(二)背景介绍(3 分钟)
-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地图和相关文字资料,简要介绍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背景。
- 讲解三国归晋后,司马氏政权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高压政策,对前朝旧臣和蜀汉遗民进行拉拢和打压。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在新朝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命运的抉择。
- 介绍李密的生平经历和他与祖母的关系。
-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极为孝顺。在祖母年老体弱、无人照料的情况下,李密面临着出仕为官和侍奉祖母的两难困境。
(三)文体知识讲解(2 分钟)
- 介绍 “表” 这一文体的特点和用途。
- “表”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常用于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感激、请求等情感。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语言要求简洁、流畅、委婉、恳切。
- 举例说明一些古代著名的表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让学生对 “表” 的文体风格有更直观的认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 重点强调以下易错字音:“险衅(xìn)”“闵凶(mǐn)”“祚薄(zuò)”“茕茕孑立(qióng jié)”“夙婴疾病(sù yīng)”“逋慢(bū)”“矜育(jīn)”“陨首(yǔn)” 等。
- 提示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如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等。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疏通文意,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五)字词梳理与文意疏通(15 分钟)
- 小组合作学习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 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交流,解决各自在初读课文时遇到的疑难字词和句子。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全班交流与答疑
- 各小组组长汇报小组内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
-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字词和句式:
- 实词:
- “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
- “闵凶”:忧患和不幸,这里指童年的不幸。
- “见背”:婉辞,指长辈去世。
- “成立”:成人自立。
-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 “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 “夙婴疾病”:很早就被疾病缠绕。夙,早;婴,缠绕。
- “逮奉圣朝”:到了晋朝建立。逮,及,至;奉,承奉。
- “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沐浴,这里指承受恩泽;清化,清明的教化。
- “除臣洗马”:授予我太子洗马的官职。除,授予官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 “猥以微贱”:谦辞,像我这样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猥,谦辞,犹 “鄙”;微贱,卑微低贱。
- “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 虚词:
- “以”:
- “臣以险衅”:因为,介词。
- “猥以微贱”:凭借,介词。
- “臣具以表闻”:用,介词。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介词。
- “但以刘日薄西山”:因为,连词。
- “于”:
- “急于星火”:比,介词。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对,向,介词。
- “之”: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 “臣之进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以”:
- 特殊句式:
- 判断句:
-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非…… 所能” 表判断)
- “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 被动句:
- “而刘夙婴疾病”(“婴”,被…… 缠绕)
- “则告诉不许”(“不许”,不被允许,即 “未蒙准许”)
- 倒装句:
- 状语后置句:
- “急于星火”(应为 “于星火急”)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应为 “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
- 宾语前置句: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应为 “以是区区不能废远”,“是” 为代词,作 “以” 的宾语)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应为 “臣无祖母,无以之至今日”,“之” 为代词,作 “至” 的宾语)
- 状语后置句:
- 判断句:
- 实词:
- 请几位同学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六)文本研读,深入理解(15 分钟)
-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 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 第一部分(第 1 段):自诉身世之苦,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情况,表明自己辞不赴命的原因。
- 第二部分(第 2 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表达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激和自己不能立即应召的苦衷。
- 第三部分(第 3 段):进一步说明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尽孝与尽忠的矛盾,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请求。
- 第四部分(第 4 段):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态度,恳请皇帝允许自己终养祖母,并承诺在祖母去世后,一定尽忠报国。
-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 提问: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圈点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进行分析讨论。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 文章开篇,作者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童年的不幸遭遇,奠定了全文悲凉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命运的悲叹和对祖母的感激之情。
- 在叙述朝廷征召时,作者用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但同时又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表明了自己因祖母病重而无法应召的无奈和痛苦,情感上呈现出矛盾和纠结。
- 在阐述尽孝与尽忠的矛盾时,作者写道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将自己的困境生动地展现出来,情感更加深沉和无奈。
- 最后,作者以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表达了对皇帝的恳切请求和忠诚之心,情感真挚而坚定。
- 探讨陈情技巧
- 提问:作者是如何说服皇帝允许他暂不赴任,先尽孝后尽忠的?在陈情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 学生分组讨论,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 陈情于事: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如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以情动人,让皇帝了解到他的特殊处境和尽孝的必要性。同时,讲述了朝廷多次征召自己的经过,以及自己在尽忠和尽孝之间的艰难抉择,使皇帝感受到他的忠诚和无奈。
- 寓理于情:在陈情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感激和忠诚之情,如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强调朝廷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为自己的请求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尊崇和服从。
- 语言委婉恳切:文章用词得体,语言委婉含蓄,如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等,既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和请求,又不失臣子的恭敬和谦卑,避免了直接冒犯皇帝,增加了陈情的说服力。
-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章开篇陈述身世,为后文的陈情奠定基础;接着叙述朝廷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引出尽孝与尽忠的矛盾;然后进一步说明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况,强调尽孝的紧迫性;最后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态度,请求皇帝恩准。全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使皇帝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七)艺术特色赏析(8 分钟)
- 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 提问: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骈散结合的语言形式在文中的作用。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骈句和散句的例子,进行分析体会。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 骈句:如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等,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 散句:如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等,行文自然流畅,不拘泥于形式,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灵活自由,便于叙述事情和抒发情感。
- 骈散结合:本文骈散结合,相得益彰。在叙述身世、陈情说理时,多用散句,使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时,多用骈句,使语言富有文采,情感更加浓郁强烈。这种语言风格既体现了文言文的典雅之美,又不失自然流畅之韵,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细腻的情感描写
- 提问:文章是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品味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语句,进行小组讨论。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 语言描写:如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等,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苦和对皇帝的忠诚之情。
- 动作描写:“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通过描述祖母抚养作者的艰辛过程,以及作者自幼体弱多病的情况,体现了祖母对作者的关爱和作者对祖母的依赖,从侧面表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
- 神态描写:文中虽未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但通过一些词语如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等,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孤独无助和祖母病重危在旦夕的状态,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 细节描写:“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在祖母患病期间,尽心尽力侍奉左右,不离不弃的孝顺之情,使作者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八)课堂小结(3 分钟)
-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文体知识、字词释义、文意理解、情感分析、陈情技巧和艺术特色等方面。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陈情表》是一篇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李密对祖母的至孝之情,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在忠孝两难困境中的智慧和抉择。同时,文章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背诵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要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忠诚孝顺等。
(九)布置作业(2 分钟)
- 背诵全文,并默写文中重点句子。
- 以 “亲情” 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本文所学的陈情技巧和语言特色,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
- 推荐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出师表》《祭十二郎文》等,进一步感受古代散文的魅力和情感内涵。
五、教学资源
- 教材《陈情表》原文。
- 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生平介绍、三国两晋时期历史背景资料、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如古代官职服饰、李密与祖母相处场景想象图等)、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示例、文章结构分析图表、艺术特色赏析要点等内容,以辅助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 拓展阅读材料,如《二十四孝》中关于李密的故事记载、其他古代著名的表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进一步体会 “表” 这一文体的特点和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加深对亲情、忠诚等主题的理解。
- 制作相关的文言知识卡片,包括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记忆,巩固文言知识基础。
- 准备课堂练习册,设计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字词解释、文意理解、句子翻译、阅读理解等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与《陈情表》相关的教学视频、学术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知名在线教育平台上查找关于《陈情表》的优质讲解视频,推荐给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 布置教室环境,张贴与亲情、孝道相关的名言警句(如 “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同时,设置学习小组展示区域,方便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展示学习成果和心得。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